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联系我们    
人才培养
热点新闻
2024-04-09
近日,由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志强教授和...
最新公告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学术学位)

发布时间:2022-03-31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学位授权点简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位授权点(简称本学位点)源于1952年成立的中南矿业学院冶金系冶金炉教研室,由原中南工业大学及长沙铁道学院相关学科组建而成。1983年招生热能工程硕士生,1998年招生热能工程博士生,2010年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中,本学科位列全球能源科学与工程48位;2020年和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本学科被连续评为“A+”等级。2017年通过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学位点合格评估,2019年学校组织的学位点国际评估获得“优秀”。

本学位授权点在人才储备和国际影响力两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聚集了一批毕业于海内外知名高校的人才,建设了一支年富力强、创新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团队,近年相关学科在国际学科排名中不断攀升。学位授权点延续了有色冶金炉窑节能、轨道交通动力领域的传统行业优势,并不断开拓新能源和建筑节能等新兴研究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位点。

2.目标与标准

2.1 培养目标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科技攻关项目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解决能源科学和专门技术中复杂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创新以及组织实施高水平技术研发等能力的专门人才。要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博士生要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与正确的学术道德标准,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工作,具有良好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硕士生要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具有崇尚科学的精神与正确的学术道德标准,掌握能源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厚的专业知识,独立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工程应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独立承担专门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进一步在学术领域深造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能力的高素质学术研究型人才。

2.2 学位标准

2021年修订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内容涵盖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实践训练、基本能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等。在学分和创新性成果规定方面:

1)博士学位标准

基本知识:本学位点要求博士研究生完成公共学位课2学分、学科基础课2学分、专业课2学分、选修课2学分、培养环节4学分、学术交流与研讨4学分,共计16学分的学习与培养实践。

基本素质:应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 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学术潜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基本学术能力:a)具备把握学术前沿、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b)正确评判研究方案、研究成果的学术鉴别能力;c)发现分析、归纳凝练问题以及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d)利用所学科学理论和多学科交叉知识解决本学科重要问题的学术创新能力;e)学术交流能力。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内容应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需 求,格式满足相关规范性要求,所获成果(含发表论文、授权专利、所获奖项、出版专著等)必须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且须满足中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2)硕士学位标准

基本知识:本学位点要求硕士研究生完成公共学位课3学分、学科基础课11学分、专业课4学分、选修课4学分、培养环节3学分、学术交流与研讨2学分,共计27学分的学习与培养实践。

基本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热爱祖国。主要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意识、崇尚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基本学术能力:a)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并善于归纳和总结的能力;b)客观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c)掌握常用的能源学研究方法,能够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d)参加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能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正确地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能力。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内容应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需 求,格式满足相关规范性要求,所获成果(含发表论文、授权专利、所获奖项、出版专著等)必须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且须满足中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3. 基本条件

3.1 培养方向

方向一:工程热物理。研究领域包括热机气动热力学、流体动力学、传热传质、新型可持续的能源供给与利用模式和系统分析等,在热力学定律的基础上,拥有各具特色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方向二:热能工程。着重研究通过热能过程和装备实现化学能向热能、热能再做功的能源转换和利用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和开发能源利用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流程)、新设备和新材料等。

方向三:动力机械及工程。以热力涡轮机、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其系统为对象,研究各种形式能源安全、高效、清洁转换为机械能的基本理论及其关键技术。

方向四: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获得低温的方法、机理及与之对应的循环,开发高效的制冷低温设备与装置,推进制冷低温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等全面发展和工程化进展。

方向五: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对象,研究其高效、低成本转换与利用基本理论及其关键技术,涉及能源、材料、化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交叉领域。

方向六:能源系统工程。交叉融合运筹学、数量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学科,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能源系统工程的理论研究,包括能量转换、有效利用基本理论以及能源政策对社会能源利用的影响机制。

3.2 教学科研支撑

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丰富研究生课程教学手段,要求教师梳理总结课程教学规律并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推广研讨式、辩论式、多师同堂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鼓励线上与线下并行、课内与课外共进、师生实时交互的教学新模式。

2021年新增1个省级科研平台,目前学位点总共建有6个科研创新平台,其中包括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021年新增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截止2021年底,可用文献总量累计612万余册(件),电子图书166万多种;可使用CNKI、SCI、EI等中外文全文和文摘数据库共140余个;自建有《有色金属特色文献数据库》和《重点学科导航库》等多个特色数据库。出版《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等10 余部专著与教材;拥有教学科研设备1703台(套),价值2985万元;实验用房面积3303平方米。

3.3奖助体系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提升研究生培 养质量,充分发挥奖助学金的资助育人、培养一流人才的激励、引导作用,进一步激发研究生参与创新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定了《中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设置有国家、学校、学院及导师四级奖助体系。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学业奖、助学金资助面 100%全覆盖。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博士生 3 万元/年/人,硕士生 2 万元/年/人。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校级奖助学金包括学校学业奖学金(见表1)、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卓越奖9.6万元/生•年、拔尖奖4.8万元/生•年、创新奖2.4万元/生•年),以及社会各界在学校设立67种校级奖励金,其中面向本学位点的有米塔尔奖、鑫恒奖等13种,金额为0.2-1.0万元/生•年。

1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置等级及标准

培养类别

等级

获奖比例

奖励标准(万元)

博士研究生

新生

不分等级

100%

1.5

高年级

一等

30%

1.8

二等

60%

1.3

三等

10%

0.5

硕士研究生

新生

推免生

100%

1.0

非推免生

100%

0.8

高年级

一等

30%

1.2

二等

60%

0.8

三等

10%

0.5

3)研究生助学金

博士生助学金2万元/年/人;普通硕士生助学金0.6万元 /年/人,推免硕士生助学金0.8万元/年/人,同时根据学科特 点制订了导师助学金资助最低标准。

4)院级奖助学金

包括炉光奖、德图奖、能源之星等院级奖学金,额度为0.4万元/生•年。学院支持研究生助研、助管、助教工作,资助额度为最低360元/生•月。

5)导师奖助学金

从导师科研项目中设立,根据研究生的科研表现,由导师自主确定发放标准。其中,全日制博士生不少于0.8万元/生•年,全日制硕士生不少于0.3万元/生•年。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情况

研究生阶段开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等思想政治课。

课程思政方面,我院老师负责的《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内燃机控制技术》、《课程思政融入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程思政”融入能源类研究生专业课课程体系探索》获得了校级立项,在《高教学刊》上发表《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 课程思政建设的三重逻辑》教改论文,该论文系统的阐述了在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逻辑、挖掘逻辑和实践逻辑,探索实践课程思政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

抓好“一阵地一中心一平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管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夯实课堂育人功能,建立德育评教标准,通过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方式建立思政评教质量体系。成立课程思政教研中心,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开展课程思政主题沙龙,邀请课程思政专家传授经验。创建课程思政项目平台,提升立德树人水平,鼓励开展课堂实践探索,资助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2. 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坚持学院党委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健全体制机制,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生全职辅导员1人,由学院学工办主任担任,从事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10年;此外,聘请兼职辅导员1人,协助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

专兼队伍齐上阵,思政工作全覆盖。配强专职队伍,选优配强辅导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职业化专业化能力。配优兼职队伍,落实研究生导师“一岗双责”,发挥导师育人功能。创建“互联互帮”机制,发扬关工委“五员五导”传帮带作用。

3. 研究生党建工作情况

研究生党员157人,预备党员38人。硕士生党支部5个,博士生党支部1个,均由学生担任支部书记。

1)优化组织建设,强化干部效能。充分发挥能源学院研究生会和班委的带头作用,努力做到定期召开研会主席团会议和全体成员会议,以及班委会议,会议的组织工作、会议纪要由组织部和班委负责,将政治学习融入会议,提高研究生干部思想素质。同时教育引领研究生总结过去的学业情况、心理情况以及生活情况等,及时规划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同时针对各项情况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的进行解决,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与集体凝聚力,同时也增强学生的防骗意识,加强考风考纪教育。

2)做好宣传服务,保障良好舆论。宣传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以能源院研究生为主要服务人群,以“CSU能源驿站”微信公众号为主,以QQ、微博、抖音等平台作为辅,进行日常内容宣传;同时积极向中南大学学工网、升华网和“CSU研究生会”、“中南小团子”等校级微信公众号投稿。此外,研会在保证全年日常活动或新闻推送基础上,根据学院特色,围绕大家普遍关注的内容制作了“能源有权益”、“能源半月报”、“我为师生办实事”、“节日/节气海报”等推文,向“CSU研究生会”公众号投稿“师者仁信”、“研途星光”、“百年党史风华录”等稿件,真正将宣传工作做好做实,持续守好宣传报道窗口,积极引导向上向善舆论。

3)丰富文化活动,凝聚价值共识。为响应教育部要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目标,学院组织了多种活动,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同学间交流。如:研一新生心理健康团体辅导;“青出于‘篮’趣味篮球赛”;“共抗疫情,你我同行”读书会;“师生共‘羽’羽毛球赛”;“说出你的学术”;能源院、商学院、资安院三院共办“麓上星动,不止冬天还有你”联谊活动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1. 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5人。研究生导师中,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湖湘英才3人。研究生导师中,89.36%具有博士学位,51.06%具有境外一年以上留学经历,46岁以下的导师占55%左右,中青年教师成为培养研究生的主力军。

2. 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2021年新增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共计19项,其中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当年,科研经费总计1842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922.4万元,横向科研经费919.6万元,人均经费25.6万。较去年总经费增长548万,人均经费增长7.4万,增长幅度达41%。授权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据统计年度共检索到我院SCI论文166篇,其中A类论文125篇。

3. 人才培养

通过校内外招生宣传、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综合选拔、提前面试等活动,吸引国内外优秀大学生报考。2021年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32人,较2020年增加6人。

截至2021年底,在校全日制研究生34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1人(2018级多哥共和国留学生1人,2020级泰国留学生1人,2021级印度尼西亚留学生1人),硕士研究生268人(2017级刚果共和国留学生1人,2020级喀麦隆留学生1人,2021级巴基斯坦留学生1人)。202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88人(其中推免生32人,综合选拔生6人),博士研究生8人。

2021年,授予学术型硕士33人,授予学术型博士学位8人。研究生就业率为100%。

2021年,1人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

4. 课程教学

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制定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开设博士课程18门、硕士课程22门,涵盖各培养方向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参与核心课教学的主讲教师23人,其中教授16人,占70%;具有博士学位19人,占83%;45岁以上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15人,占65%。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任课教师反馈,对课程安排、教学方式进行优化。

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督导。强化“五级”综合督导体系,实施校级教学监督、院级教学督导、系级教学法研讨、教师相互听课、学生教学反馈。制订《研究生教学管理“五级”督导办法》《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细则》等6个相关文件。

完善课程教学评价督导。建立以教学督导为主、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对研究生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3名资深教师入选校级教学督导专家组。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向教师和相关部门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督促和追踪整改工作。

5. 导师指导

导师选聘严格执行《中南大学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办法》《中南大学博士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中南大学硕士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遵循有师德、有精力、有项目、有经费、有水平、有学位“六有”基本条件,制定了完善的选聘、管理与考核等制度,现有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48人。2021年补充认定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人。

每学期组织导师工作会,从招生政策、培养过程、答辩要求等方面与导师交流,并对新聘导师进行培训。导师每年招收博士或硕士生原则上不超过3人,其中新聘导师招收不超过1人。坚持“一岗双责”,导师不仅要尽心指导研究生的专业技术,还要严格把好政治素质关,确保每一位研究生健康成长。

6. 学术训练

面对全球疫情影响,一些合作交流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的现实困境,学院创新举措,积极探索“云交流”等新方式,持续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2021年,本学位点邀请了12位知名学者和35位优质企业专家或高级技术人员采用线上或线下方式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学院师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共计27场,300多人次,拓展了师生学术视野,提升了学术水平。

7. 学术交流

尽管受疫情影响,实地赴国(境)外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研究生人次较往年有所减少,但是在线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的研究生人次稳步上升。2021年,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5人次,其中4人是国(境)外会议做线上报告,1人参加国内的国际学术会议,另有12 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

8. 论文质量

严格按照《中南大学硕土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随机抽查‘双盲”评审管理办法》《中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查督导工作条例》《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抽检管理办法》对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进行核查。2021年在所有论文抽检、评审中,学位论文全部合格。

9. 制度保障

全面重视学风建设,加强宣传《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管理办法》。教育部网站以“中南大学‘五位一体’加强学风建设”为题推介了我校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举措与成效,本学位点积极响应并严格实施学校关于学风建设的相关措施:

一方面从思政教育入手,将思政活动与学风建设结合,开展具有本院特色的学术思政活动,从根本上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注重学术诚信意识的培养,定期开展学术诚信教育,进行学术诚信排查,签订学术诚信责任书;针对学术不端的行为,一律严肃处理,2021年未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学校设立研究生院、学工部、国际交流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学院主管副院长负责研究生教学组织和管理,党委副书记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配备研究生助理、辅导员等多名专(兼)职管理人员,为研究生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

成立学生工作委员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设立研究生会、党支部、心理朋辈互助队等服务机构和组织,切实保障研究生权益。

10. 社会服务

本学位点着力开展我国能源产业中的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升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服务行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建设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2个(中南大学-广东志高暖通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中南大学-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实践基地7个(中南大学-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南大学-九江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南大学-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南大学-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南大学水城铝工业园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南大学-明瑞环保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南大学-奥博能源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航天科技、中铝、中车、江铜、格力、远大、华菱钢铁、湘电、美国通用、米塔尔钢铁等国内外重点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签订研究经费超千万元的校企合作项目3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9 项,助推校友创办高新技术企业8 家,培训行业人才300余人。

四、学位授权点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1)招生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2)硬件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年度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凝练培养方向,扩大博士招生规模,申报新增能源动力博士学位授权点。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在能源与经济管理、建筑环境、城市交通等交叉领域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1. 发展目标

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面向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适度增加研究生招生人数,逐步优化科研实践条件,培养具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进行技术创新等能力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2.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立本学位授权点整改工作小组,加强与学院教授委员会、学位分委会的沟通;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增强本学位点师资队伍;加大创新项目引导,启发研究生思维、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加强实验条件建设,对相关实验设备进行优化整合,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