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联系我们    
首页
热点新闻
2025-04-28
近日,我院孙志强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
最新公告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能源学院人才培养校企交流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4-21    浏览次数:


4月19日,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校企交流研讨会顺利召开,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代表,学院党委书记龚涛、党委副书记王洪才、制冷系主任刘益才、新能源系副主任饶政华、业务办主任张建智、业务办副主任伍东玲、学工办主任汤为、团委书记朱芳芳、2026届本科生辅导员阿衣拍衣力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王洪才副书记主持。

undefined

王洪才副书记首先代表学院对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与会领导与来宾。随后,张建智主任详细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学科专业、师资规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培养成效等方面情况。张老师指出,能源领域拔尖领军人才的培养亟需企业的深度协作,并诚挚邀请与会企业代表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建言献策,共同助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伍东玲从研究生学位点概况、学位点培养目标与学科方向、研究生导师队伍、人才培养情况、教学科研支撑情况和培养方案建设与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生工作开展情况介绍。新时代对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数智创新、本研贯通、交叉融合、分类发展、突出特色成为发展重点。伍老师表示,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学院积极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进一步分类明确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同时,对毕业生就业与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度分析,科学制定适应当前人才需求与未来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研究生培养目标。 

随后,王洪才副书记从学院2025届毕业生规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未落实就业原因、促就业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王书记指出,学院将持续完善“就业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建立毕业生能力画像系统与企业人才需求数据库的双向赋能机制,切实提高就业市场供需对接效能。 

在交流座谈环节,学院参会人员与11位企业代表就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深度交流,企业代表逐一发言。企业代表从对能源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与素质、能力要求;企业对能源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评价;企业需要的拔尖领军人才的培养标准和内涵;能源专业现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当前课程体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等多方面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建议。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主管朱莺莺提到应聘本科生存在实习经历不足、沟通表达能力欠缺的情况,建议学院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高级经理武利娟表示应聘学生中存在就业目标不清晰,对岗位认识不清楚等情况,建议学院同企业合作组织技术工程师进校园系列活动,促成学生与企业的近距离交流,提升学生就业认知。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李佳星表示公司与学校有较强的合作意向,希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校企联合解决技术难题。

华润电力(涟源)有限公司曾琴表示应聘的本科生中存在就业信心不足等情况,建议学院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

厦门市政环能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张蕙企业技术岗位招聘以本科生为主,但需高校进一步强化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她建议在课程体系中嵌入市政环保领域真实项目,通过校企联合授课、虚拟仿真实验等方式,提升本科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装备部部长庄才备表示学校和职场不同,学生们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并做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的准备,这样才能跟上行业发展,适应时代要求。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冶金事业部经理付伟岸表示应聘学生存在对传统行业的片面认识,认为传统行业没有发展前景,对自己专业没有信心的情况,针对该问题,企业和学校要协同育人,纠正学生认知偏差,提升学生专业认同度。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游高表示,企业将依托自身在冶金、能源等领域的重大项目资源,与高校共建“技术攻坚-人才培养-就业输送”全链条合作机制。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经理杨丽建议构建“企业导师进课堂+产业项目进课程”的双向赋能机制,围绕智慧能源系统设计、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等方向开设特色实践课程,由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联合授课,通过真实案例教学、项目制实训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应用。

饶政华老师表示,技术攻关亟需企业深度参与,并表达了构建“企业命题-高校破题-成果共享”的创新生态的愿景。

会议最后,龚涛书记做总结讲话。龚书记指出,学院将以学科积淀为基础,深化“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市场阅卷”机制,未来与每家战略合作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定制课程、打造实习基地,构建“教育链对接产业链、创新链赋能人才链”的产教融合新生态。他强调,校企双方需以“双碳”战略为契机,携手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能源领域领军人才,为能源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一审:阿衣拍衣力·月提库尔 二审:张建智 三审:王洪才)